霜降 | 秋燥耗阴,虚火上扰,“上热下寒”怎么调?

2021-10-23


适逢秋暮露成霜,几份凝结几份阳。

霜降,二十四节气之一。

“霜降”节气过后,中原地区的天气由“凉”变“冷”,晚秋也将随风而逝。就连空气中本该凝结成“露”的水蒸气,也会在不经意间,一哆嗦换个偏旁,化身雪白透亮的“霜”。

古有: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九月中,气肃而凝,露结为霜矣”;陆游在《霜月》中写有“枯草霜花白,寒窗月影新。”说明寒霜出现于秋天晴朗的月夜。


秋晚没有云彩,地面上如同揭了被,散热很多,温度骤然下降到0℃以下,气温虽然下降,世间万物阳气收藏,寒气顿生,但秋燥邪气仍在,容易耗伤阴气,造成肾阴不足虚火上扰,两种因素影响之下,很多人最终形成上热下寒之体质。

每逢秋季,总有不少人抱怨自己一方面皮肤干燥、毛孔粗大、痤疮、口臭、口干渴、牙痛出血,咽喉干痛、耳鸣、心烦失眠,另一方面却又有少腹冷痛、痛经、尿频、小便清长、大便溏烂、白带清稀、畏寒怕冷等截然相反的表现,此正是所谓亚临床类型上热下寒型体质。

01

食疗

二十四节气之一

滋阴润肺宜“平补”

霜降后调养可食用南瓜、板栗、柿子、莲藕、山药、白萝卜等食物。此外,秋燥偏盛,人体肺阴易受损,适合用汤水滋养。煲汤时可加入少许杏仁、白果等,用以宣降肺气,也可以加入少许沙参、石斛、麦冬、玉竹、百合等,能起到滋阴润肺、缓解秋燥的作用。


调养脾胃是关键

霜降进补,调养脾胃是关键。只有脾胃的消化和运化功能足够强,进补的东西才能真正为人体吸收和利用。

中医认为,健脾补肾的山药,还有“补而不峻,防燥不腻”的芡实,健脾补肾的栗子,都是此时节的进补佳品。另外,薏米、红枣、核桃仁、扁豆、黑豆等,也是很不错的食品。


注意:

1. 忌油腻

霜降时节胃肠脆弱,油腻、辛辣等饮食都容易增加其负担。

适当吃一些养胃的食物,如板栗、花生等。栗子熟吃有益于缓解脾胃虚寒引起的慢性腹泻,以及肾虚所致的腰膝酸软、小便频数等症状。另外,《药性考》记载,食用花生可“养胃醒脾,滑肠润燥。”

2. 忌暴食

寒冷天气容易扰乱脾胃正常运作,影响人体消化与吸收。故此时少食多餐,有助预防和减少胃肠疾病的发生。

脾胃不好的人群尤其注意,每天要按时吃饭、用餐时细嚼慢咽;多选择蒸、煮、焖等易嚼易消化的烹调方法,少吃油炸、爆炒的食物。

02

起居

二十四节气之一


护膝暖足

霜降时节渐入冬寒,人体关节部位最怕受凉,霜降后容易出现腰腿痛等疾病,因此要加强保暖。

此时穿衣不宜露膝,同时要注意护足。爱美的女士尤其要注意脚踝保暖,不要再穿船形鞋和薄袜,应穿上保暖性能较好的鞋袜,切勿赤脚,以防“寒从足生”。

有研究发现:脚与上呼吸道黏膜之间有密切的神经联系,一旦脚部受凉,会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,人体抵抗力下降;如用温水浸泡两足至汗出,呼吸道防御功能又可复原。

除了引发呼吸道疾病外,脚部受凉还可引起腹泻、腰痛等疾病,因此,足部的保暖显得格外重要。

霜降过后除了要穿保暖性能好的鞋袜外,还要养成睡前用热水洗脚的习惯。热水泡脚除了可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外,还能使血管扩张、血流加快,改善脚部皮肤和组织营养,降低肌张力。局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后,可减少下肢酸痛的发生,缓和或消除一天的疲劳。

03

健康管理机器人

二十四节气之一


“小康”

更多健康管理方法可咨询“小康”智能健康管理机器人,它可以做到足不出户在家就能做体检。随时检测,智能分析。提供日常健康监测如:健康指标检测(血压、血糖等多项日常健康指标检测)、智能中医辩证、健康评估。

通过面部识别技术,小康可匹配出识别的服务对象,调出专属的健康检测记录,提供专属调理建议。小康能非常方便的与无线设备进行同步,登录手机小程序,你可以实时查看分享自己的健康数据。

导萃健康管理机器人,就好像一个 24 小时医生一样。通过你体质检测的变化,它可以做出最新的生活健康管理建议,比如合理的饮食调理,适宜的体育锻炼与精神调适等等,从而让你和家人拥有更健康愉快的生活。


by: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,如侵权联系删

上海导萃 · 让健康生活走进千家万户

免责声明:本站如果有涉及版权方面的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。   沪ICP备20009190号

联系方式 公众号

咨询请拨打

13280663690 13561688608

微信公众号